“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里,志愿军有一个英雄连,全连129名战士宁愿冻死也坚守在阵地上。”近日,在湖北文理学院党史学习教育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全校宣讲会上,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奎的深情讲述,打动台下数千大学生。
近年来,湖北文理学院为构建“大思政格局”,将党建引领育人生态作为核心理念积极探索与实践,“亮身份、结对子、办实事”三条工作主线环环相扣、层层递进,获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。
亮身份,让“党员责任”永葆生命
“大学党建必须接地气,要让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,这样的党建才更有教育力。”湖北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唐峻说。
在湖北文理学院,如果你留意观察,可以很容易地看见戴着党徽的师生在校园里穿行,他们如一面面流动的旗帜,彰显着力量。
“党徽佩戴在胸前,时刻提醒我是一名共产党员。”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党员王祥福说。
亮出党员身份,是湖北文理学院大学党建的基本措施,党徽既是党员的身份宣誓,又是党员的信仰宣誓;既是党员的责任宣誓,又是党员的标杆宣誓,学院要求全体大学生党员必须佩戴党徽。
“我把入党誓词写在了课堂笔记本扉页,这样上课翻开就能看到,激励我认真听好每堂课。”退伍大学生党员孙丽君谈到。
戴党徽这看似不起眼的“小事”时刻提醒“我是共产党员”,让“党员身份”不停圈粉,让“党员模范”连续复制,让“党员责任”永葆生命。
结对子,党员打头雁阵齐飞
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。旗帜的力量除了号召,还需要实实在在的硬措施。
湖北文理学院采用结对子方式,织牢党员群众连心网,形成党员打头的大雁阵,党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,党员在哪里群众也就跟进到哪里。
“我们从研究生党员中挑选出18人,2人一组,与大一、大二9个班级结对子,引导低年级学生刻苦读书,坚持锻炼,积极公益,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”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超说。
“结对子有‘一对一、一对多、多对一、多对多等多种形式。我除了结对帮扶同学,还和我们寝室结对子,和寝室长一起致力创建‘五好文明寝室。”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刘杰说。
“我们全院40名教工党员,每人自愿每月再交50元特别党费,资助两个特困学生到毕业。”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忠东说。
“来湖北文理学院上大学是我第一次出远门,当学生党员帮我背起重重的行李,离家的迷茫瞬间被家一样的温馨取代,在他们的结对帮扶下,我现在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,而且也结对子帮助同学。”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藏族学生党员扎西拉宗自豪地说。
办实事,让党旗永远在心中飘扬
学生工作部部长周建修介绍,学校以党建为引领,党组织为堡垒,党员示范为标志,每逢周末,大学生们纷纷组织“助教、助乘、助老、助残、义诊、普法、环保”等志愿服务活动,已经成为了湖北文理学院校园公益文化的“周末现象”。
党员做好事、为群众办实事,既是党的初心宗旨,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才干,提高了个人素质。
“办实事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、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、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。这也是我从事选调生工作的信条,这是我在学校党建活动中受到的教育。”2017届学前教育专业校友、贵州省盘州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娇回忆。
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自2010年起,组织党员师生在枣阳七方镇常年开展“周末义教”,与当地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结成对子。“10年来,该校先后有10任队长400多名队员爱心接力,累计开展义务支教活动500余期,3000多名留守儿童、贫困学生从中受益,同时我们的许多优秀党员在这里得到了锻炼。”该院党委副书记詹莉介绍。
以学生党员为先决条件,该校从2014年起,每年组建“格桑花”支教队到西藏琼结开展义务支教。7年来,已有11批共58人次大学生党员自愿参与爱心支教,其中更有数人申请并被选拔到西藏阿里等非常艰苦的地区工作。
“2020届毕业生中有21人在西藏、新疆就业,25人参加三支一扶、西部计划,65人入伍,31人选择国家、地方专项就业项目。”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鲍国昌介绍,从近年毕业生就业方向来看,投身基层与服务边远地区人数逐年增加,这与学校党建育人文化是密不可分的。